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时。中秋佳节在中国人心中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它代表着团圆,寄托着每个人对家人的思念与亲情。为了让患者在医院也能度过一个有归属感的中秋节,武汉华佑医院心理科及临床工作人员精心组织了一场中秋文娱联欢会。医护人员与在院患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象征团圆美满的中国传统节日。-武汉华佑精神医院
上午九点,阳光透过云层温柔地洒向大地,仿佛专为这场活动而来。患者们早早来到活动现场,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们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自己不会被遗忘。医护人员与患者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畅谈着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一刻,病房不再是病房,而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一位患者感慨道:“本以为今年不能回家过中秋节,肯定会很孤独落寞,没想到能在医院与大家过上这么快乐的中秋节,在这里心里暖洋洋的,像在家一样。”
在活动现场,最动人的莫过于患者的个人独唱环节,这不仅是一次才艺展示,更是一次勇气的试炼和自我的重塑。当舞台上的灯光亮起时,一位原本内向、寡言少语的患者拿起话筒自信的走上舞台,用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来表达自己时,全场每一个人都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此刻的他忘记了自己的忧愁和烦恼,在大家眼中也不再是“患者的角色”,而是用歌声来表达和释放自我的完整个体,当他用激昂的声音唱完最后一句时,迎接他的是全场最热烈的掌声。这一刻的掌声,不仅仅是为了他的表演而欢呼,更是对他勇于突破自我的喝彩和肯定。医护人员深知,这一次的成功体验,其疗愈价值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让他在内心种下了一颗“我能行”的种子,提升了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未来康复的路上也将持续为他提供自我认同感和信心的力量。
在“用心佑护,情暖中秋”的活动现场,手工月饼制作环节成为了最具疗愈意义的场景。患者们围坐在一起,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专注地将馅料包裹进柔软的面皮中,再用模具小心翼翼地压出精美的花纹。
这个过程,不只是一场温馨的节日聚会,更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康复训练”。揉捏面团,是舒缓焦虑的感官体验;精准包馅,是对手眼协调的细致锻炼;而等待月饼出炉的期待,与最终收获成品时的喜悦,在每一位患者心中播下了 “我能创造” 的自信种子。一位患者捧着自己做的月饼,轻声说道:“我想把它留给探视的家人尝尝”。另一位患者在活动中轻声说道:“疾病暂时隔开了我与家人,但在这里,我同样感受到了团圆的美好感觉。”这小小的月饼,此刻已不再是简单的点心,而是情感的载体、能力的证明和与家庭、社会连接的亲情纽带。
在活动最后环节,患者们深情的合唱了《十五的月亮》、《歌唱祖国》。整齐嘹亮的歌声成为了他们情感的出口,将他们难以言表的思绪寄托于悠扬的旋律之中。更重要的是,当所有的人歌声汇聚在一起时,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亲和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这对于他们的病痛无疑是一剂良药。在场的医护人员也被这欢快热情的氛围感染,不由自主的加入到了合唱队伍中——医患间的心连接得是如此紧密。合唱结束后心理科主任胡浩康动情的说到:“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每一位患者内心深处都充满对生活真挚的热爱,我今后一定要像亲人一样爱护他们,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让他们在医院能时刻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联欢会结束时武汉华佑医院总经理代嘉庚对活动的开展给与了充分肯定,并向患者及全体工作人员致以最美好的祝福,他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因病不能回家团圆的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就是患者的亲人,医院就是大家一起的家。患者们在欢度中秋的同时,更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了一场专业的精神康复的治疗 ,精神康复治疗是精神疾病全程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帮助患者恢复和重建社会功能、减少疾病复发、提升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最终目标是让患者顺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武汉华佑医院要做负责任的医疗机构,建有情怀的医院,用心服务,我们的爱就会更有温度!”